千亿艾草产业浪潮下,皖北如何乘势而上?

今年4月,在无锡国际灸法大会上,演员王祖贤“发扬艾灸”的发言冲上热搜。与此同时,“中式养生”热度飙升,小红书上“艾灸”话题笔记超10万篇,艾草相关产品成年轻人新宠。天猫健康数据显示,今夏小部位艾灸流行,95后消费同比增62%。在艾草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皖北地区迎来发展契机。

如今,艾草已从传统中药材变身大健康产业“明星”。观研报告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艾草行业市场规模达1028.46亿元,同比增长27.36%,成为千亿级产业。其中,艾灸服务、培训等产值占比大,2020 - 2024年规模从495.70亿元增至914.20亿元;艾制品市场规模也迅速增长。

各地在艾草产业发展上各显神通。河南南阳上世纪90年代末入局,成为全国最大艾草收购集散地和产品生产基地,2023年产业综合产值超150亿元。湖北蕲春2012年鼓励种植,主推“蕲艾”,区域品牌价值超130亿元,2023年综合产值128亿元。山东宣传“光伏 + 艾草”种植,河南安阳结合文化打造品牌,甘肃平凉借中医文化发展产业。

皖北一般指安徽北部的蚌埠、宿州等6个城市,这里地势平坦,是艾草连片种植的主要区域。据不完全统计,淮北、亳州、阜阳种植面积可观,蚌埠怀远县两家企业自有及合作种植面积达3.2万亩,整个蚌埠市约4.5万 - 5万亩,加上明光市,皖北艾草种植规模超10万亩。皖北四季分明,与蕲春、南阳纬度相近,有种植传统,且交通便利,蚌埠“高铁 + 港口 + 机场”的立体交通网络,能降低物流成本,带动配套产业发展。

然而,皖北艾草产业存在短板。实地走访蚌埠怀远县企业发现,当地艾草种植面积大,但加工企业少,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附加值最高的三产几乎空白,未形成完整产业链。从种植到销售各环节缺乏联动,企业难以定位,制约了发展积极性。

不过,皖北发展艾草产业也有机遇。需求端,艾草产品消费群体年轻化,市场从保健细分项拓展到养生、家居、日化等领域。市商务局人士称,艾草产品在电商领域热销,“直播电商 + 产业带”模式可让直播电商主体注册品牌、反向定制,助力“蚌埠造”艾草产品突破地域限制。

艾草虽小,却能成就大产业。对皖北而言,艾草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也是区域经济转型的“特色抓手”。皖北需打通堵点,融合产业链条,打造知名品牌,让艾草产业成为富民与振兴的强大引擎,实现产业升级。

小米17系列高调登场,剑指iPhone!雷军细述造芯造车之路
东莞:AI浪潮下的“双向进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