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地农业:无人机“振翅”开启发展新篇

2025年7月16日,贵阳市开阳县米坪乡3000余亩蟠桃迎来首个丰产季,预计产量70万斤。然而,该基地平均坡度超60度,蟠桃运输困难重重。人工搬运不仅效率低,蟠桃还易受损。在此背景下,贵州勇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购置5台无人机辅助采摘,单机日运量超万斤,成本大幅降低,单日可节约人工成本约3600元。

贵州“九山半水半分田”,93.9%的土地是山地丘陵,75%的耕地分布在山坡,85%的坡地坡度超6度。喀斯特地貌虽造就壮丽景观,却成为农业发展的天然阻碍,山地运输难、效率低、成本高,严重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传统农业中,农民“肩挑手撒”,效率低下。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科技创新成为农业发展核心动力,贵州用无人机打破“无机可用”困局,在农业全链条实现突破。

在植保领域,无人机效率提升显著。过去,人工防治水稻病虫害“一人一天顶多管5亩地”,还存在覆盖不均、用药过量问题。如今,植保无人机大显身手。沿河自治县水稻种植区,植保无人机单机日均作业300余亩,是人工的10倍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30%;岑巩县农田中,无人机日作业量达400亩,较人工提升20余倍。

播种环节,无人机同样表现出色。2024年10月,镇远县涌溪乡鼓楼坪村首次用无人机播种油菜籽,单机日播种量200 - 500亩,800亩种植任务不到2天完成。修文县示范基地的水稻精量直播无人机,通过仿地飞行技术适应梯田地形,免去育苗插秧环节,发芽率达89.63%。

运输方面,多旋翼载重无人机优势明显。2025年7月,镇宁六马镇的运输无人机解决了蜂糖李运输难题,实现“点对点”空中运输,提升时效、解放劳动力、规避安全风险。

成本降低是无人机广泛应用的关键。在贵州,无人机不再是“昂贵的科技产品”。政策支持力度大,2025年4月,贵阳市农业农村局发布申报指南,对采购农用无人机开展物流运输、植保作业的主体给予高额补贴。毕节市基础款无人机售卖价8万元,补贴后只需5万元左右,按作业收费计算,几个月就能回本。

多种类型的无人机满足贵州农业不同需求。大疆T系列植保无人机载重能力强,适用于施肥、打药;贵州天地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无人机,仿地飞行算法解决坡地作业难题;贵州骞骞羽团队研发的水稻精量直播无人机,实现精准射播;丰翼方舟150物流无人机抗风能力强,在山区物资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

无人机广泛应用还催生新职业和产业模式。贵州低空经济热引发“飞手”考证潮,2025年以来已培训合格农业无人机飞手3500人。同时,专业飞防组织和农机服务合作社不断涌现,构建起新兴的“低空经济”生态圈。

目前,贵州正积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布局基础设施网络,探索制定地方标准与安全规范。无人机正成为贵州山地农业发展的“空中引擎”,引领农业迈向现代化新征程。

泰柬边境冲突:和为贵方能长远
特朗普“插手”下,可口可乐二季度业绩逆势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