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总统特朗普要求可口可乐改配方一事闹得沸沸扬扬,就在全球热议不断时,可口可乐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成绩颇为亮眼。
财报表明,第二季度可口可乐在全球总营收达125.35亿美元,同比增长1%;净利润更是大幅增长58%,达到38.1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深入分析其业绩增长动因,主要得益于提价和产品组合调整。从关键经营数据可知,全球范围内可口可乐价格/组合提升了6%,不过单箱销量却下滑了1%。
这一趋势在亚太地区体现得更为显著。第二季度,可口可乐在亚太地区单位销量下降3%,但价格/组合提升了10%,最终整体营收与之前持平。
作为全球饮料行业的领军企业,可口可乐旗下品牌众多、产品线丰富。在亚太地区,运动饮料、咖啡、茶饮料的销量有所增长,然而碳酸饮料、果汁、植物基饮料的销量下滑,使得整体增长态势被抵消。
在中国市场,碳酸饮料的境遇似乎不容乐观。从行业整体规模来看,碳酸饮料市场正在收缩。尼尔森数据显示,2023年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首次被即饮茶超越,其中无糖茶表现抢眼,销售额同比激增110%。
可口可乐在华业务主要由中国食品和太古可口可乐两家合作伙伴负责,分别掌控北方和南方市场。2024年财报显示,中国食品营收214.92亿元,同比仅微增0.2%,产品销量却下滑9.7%;太古可口可乐去年在中国内地销售额252.34亿港元,同比增长2%,但总销量下滑1%。
销量不佳,涨价似乎成了应对之策。去年,国内多地就有可口可乐涨价的消息传出,多位商超老板也证实了这一点,并表示涨价与销量和成本因素相关。不过,涨价对可口可乐销量的影响并不明显。一位社区便利店老板称,店内500ml听装可口可乐价格涨至3元,较之前上涨0.5元,但因价格仍比很多饮料便宜,且拥有忠实粉丝,热销单品销量未受太大冲击。
当下,中国饮料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随着消费者控糖、健康饮食意识的增强,无糖茶、功能饮料、养生水成为热门赛道。茶饮料版块去年营收167.45亿元,同比增长32.3%;功能饮料东鹏特饮也跻身百亿营收单品行列。
对于中国市场,可口可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詹鲲杰在第二季度业绩会议上称,尽管中国消费者情绪谨慎,但公司仍实现销量增长,这得益于可口可乐品牌产品及餐饮渠道的出色表现。公司正制定更精细的渠道与客户执行策略,开展针对性促销活动,并加速冰柜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大窑汽水、北冰洋等国产汽水品牌在餐饮渠道本就强势,如今正强势崛起。大窑汽水未来还可能被知名投资公司KKR收购85%股权,交易完成后,KKR有望凭借其在消费领域的丰富投资经验,助力大窑汽水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