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长债遭抛售:债务危机阴云密布

9月3日,全球债券市场掀起抛售浪潮,多国长期债券收益率急剧上扬,债务危机的警报声愈发响亮。

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至5%,这是7月以来的首次;日本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新高,2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升至1999年以来的峰值;德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2个基点至3.4340%,为2011年7月以来最高;英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1998年5月以来的高位,20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纷纷刷新纪录;法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近4.5%,达到200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超长期国债收益率的上升,犹如一颗投入金融市场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它会通过利率渠道传导至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直接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与居民贷款利率上升,给经济运行带来巨大压力。

此次全球债市动荡,根源在于投资者对各国债务水平的担忧日益加剧。

在美国,联邦政府本财年赤字预计达1.7万亿美元,虽较2024财年的1.83万亿美元略有减少,但仍处于高位。尽管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今年6月预测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在未来十年减少2.8万亿美元赤字,但现实是关税收入增长对填补庞大财政缺口只是杯水车薪。而且特朗普政府多次调整关税税率,部分关税作为“经济紧急状态”措施还面临美国法院上诉审理,相关收入预估充满不确定性,长期财政效益难以稳固。

法国也面临严峻挑战。国会计划于9月8日就政府债务削减方案发起不信任投票,市场普遍预计法国总理贝鲁难以通过信任投票,反对党已明确表示将否决政府财政赤字计划。德意志银行全球经济及主题研究主管吉姆·里德警告,投资者担心政治僵局会阻碍财政紧缩推进,在当前赤字水平下,这无疑让人忧心忡忡。

英国方面,首相斯塔默9月1日的内阁改组未能消除投资者对英国财政状况的担忧。分析人士指出,人事调整凸显了英国面临的经济难题,高额借贷、经济增长乏力以及七国集团中最高的通胀率,让英国经济前景黯淡。

日本则因政治不确定性成为抛售的“导火索”。首相石破茂可能因自民党选举失利而下台,这一变动可能使财政纪律放松,加剧投资者的不安。

全球债务可持续性问题引发市场深度担忧。投资者在购买长期债券时,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来补偿风险。德意志银行分析师指出,一个缓慢演变的恶性循环正在形成:债务担忧推高收益率,恶化债务动态,而债务动态恶化又进一步推高收益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公共债务占GDP比重可能超过95%,若遇不利情况还将持续攀升。这种经济增长放缓与高债务并存的局面,让各国削减债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全球债务危机阴云正越积越厚。

Meta“钞能力”失灵:AI人才战背后的困局与反思
特朗普政府遴选美联储新主席,11人入围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