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仿佛风云突变,荷兰方面打来电话。这通电话,大概率与安世半导体事件紧密相关。
10月21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应约”与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通话,双方围绕安世半导体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这里“应约”二字,意味深长。
中方态度明确且坚定。商务部新闻稿中,王文涛部长表达了三层意思。其一,中方高度重视中荷经贸合作,言外之意是荷兰此举有负中方期待,破坏了双方合作基础。其二,直接批评荷方针对安世半导体采取的措施,严重冲击全球产供链稳定,这一后果不可小觑。其三,中方敦促荷方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稳定大局出发,秉持契约精神与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尽快妥善解决问题,保护中国投资者合法权益,营造公平营商环境。
那荷兰方面是何态度呢?商务部新闻稿显示,卡雷曼斯表示荷方高度重视荷中经贸关系,愿与中方密切沟通,为安世半导体问题寻找建设性解决方案。他还专门发声明称,当天下午与中国商务部长交谈,讨论了进一步措施,未来会继续与中国当局保持联系,共同达成建设性方案。
然而,此前卡雷曼斯在接受采访时,却为荷兰举措辩解,声称中方有误,荷兰并非与美国联手对付中国企业,而是担心安世业务和知识产权转移出欧洲。这种辩解,实在难以让人信服。强行接管中国企业子公司,这不就是公开的明抢行为吗?
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荷兰此举引发了大量批评。许多人指责荷兰心态扭曲,主动向美国表忠心,最终却遭到中国反制,实在是愚蠢至极。
事实上,荷兰此举是不得不低头。若不与中国商量,安世即便在荷兰手中,也难逃被毁的命运,更重要的是,荷兰将输掉道义与信誉。但无论怎样协商,这种明抢行为,中国绝不可能接受。打个比方,若中国也对荷兰企业强行接管,荷兰人能坦然接受吗?
王文涛部长提出的秉持契约精神、遵循市场化与法治化原则,正是对荷兰的灵魂拷问。荷兰的这一系列举动,实在让人大跌眼镜。曾经,在人们印象中,荷兰或许有着良好的国际形象,但此次事件却戳破了某些西方人的虚伪面具,暴露出他们不按规则办事的本质。
既然荷兰如此行径,中国自然不能坐视不管。“来而不往非礼也”,没有反制措施,有些人便不会懂得尊重,不知天高地厚。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相互依存,经贸合作本应遵循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荷兰此次在安世半导体事件上的所作所为,无疑破坏了这一基本准则。希望荷兰能认清形势,以实际行动展现诚意,真正解决问题,否则,受损的将不仅是中荷双方的经贸关系,更是荷兰自身的国际形象与长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