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双11,再度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关键节点,既是市场格局的分水岭,也是洗牌的加速器。家电圈分析,此举将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生存空间,让2026冷年空调市场走势与竞争态势更趋明朗,而最大看点当属美的、格力、海尔三巨头的正面交锋与市场占比争夺。
没有悬念,今年双11空调厂商依旧“淡季旺做”,提前抢跑,成为家电产业焦点。尽管四季度并非空调销售旺季,却成了厂商的战略角力场。奥维云网排产数据显示,11月空调内销与出口排产均大幅下滑,连续两月走低。
在一线市场,众多品牌主销的1.5匹空调促销价多在1500元左右,头部品牌在1800 - 2000元区间,定制精品爆款机则拉至2300元左右。与上半年618大促相比,空调价格体系整体提升,这反映出三巨头正推动主流市场竞争从价格战向分层化、多样化、特色化转变。
那么,今年双11空调行业,究竟是三巨头主导的“洗牌大战”,还是“3+3+1”(海信、奥克斯、TCL及小米)商业格局下的多头混战?目前看,两种局面皆有可能。三巨头要巩固领先地位与差异化优势,扩大市场份额;而“3+1”阵营则需突破发展“天花板”,提升竞争优势。
三巨头攻守战提前打响
十一黄金周后,空调市场三巨头的争夺与保卫战全面开启。除京东、天猫等平台助力外,更多是三家的“攻守对决”。
格力旗下子品牌晶弘空调双11前线上线下同步铺货,功能品质对标格力,价格更具优势,旨在借助格力品牌影响力与渠道资源,以性价比抢夺年轻及追求性价比的用户群体,解决过去中高端市场覆盖不足的问题。
海尔智家与美的集团则以“多品牌、全品类”矩阵出击。海尔旗下海尔、统帅、卡萨帝空调通过行业运动会形式,全方位直击用户,延续上半年主动拼抢姿态,推动竞争升级,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美的系从COLMO、美的、华凌到小天鹅等多品牌,分渠道、市场、用户差异化布局,精准营销,在多品类市场分层拓展,对年轻及性价比市场抢夺力度超越小米等挑战者。
如今,三巨头市场动作进入精细化、务实化、精准化阶段。市场竞争升级、消费多变、需求下行,企业需激活潜能找增长点;同时产业资源有限,需集中资源锁定目标用户。
“3+1”阵营突破战缺火候
与三巨头“早、狠、准”的市场动作相比,“3+1”阵营(海信、奥克斯、TCL和小米)虽发展势头猛、底盘稳、野心大,但在市场发展、经营破局及产业引领上普遍“缺一把火”。
小米空调是增长明星,上半年出货量突破650万台,发力10年免费包修服务营销。但其在产业链上游整合、全域市场品牌与产品认知、时间积累沉淀等方面存在不足,是抢夺者而非建设者。
TCL空调科技创新、品质制造和产品力不错,产业规模快速扩大,但国内市场产品力、品牌力与市场地位错配,需一把火构建全新用户认知与行业主导权。
海信空调发展基础盘稳定,但过于求稳,缺乏斗志与进攻性,新领导团队牵引下,最缺时间检验。奥克斯空调经历多次洗礼仍保持发展势头,但过度追求效率速度,忽视品牌、产品等体系化建设,当前最缺推动品质化、科技化认知建设的动力。
面对开放市场,所有空调企业都有机会向上突破,关键在于目标与能力匹配,将短期战斗力与长期发展拉通,走出全球化、高质量的引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