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IPO:科望医药研发管线待突破,估值与财务压力并存

凭借港股“18A”制度,今年已有12家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成功上市。5月23日,科望医药向联交所递表,拟登陆主板,募资用于创新药研发及临床试验。


科望医药致力于开发新一代癌症疗法,但目前尚无产品商业化,2022—2024年三年累计亏损达17.12亿元。其研发管线有6条,4条处于临床阶段,2条处于临床前阶段。其中,核心产品ES102处于临床Ⅱ期,进度最快的ES104处于临床Ⅲ期,二者均通过授权引进获得,若成功商业化需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在治疗效果上,客观缓解率(ORR)是评估药物抗肿瘤效果的核心指标。ES102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时,27例可评估缓解患者中ORR为11.1%,在常见癌症类型中并无明显优势。不过,科望医药称ES102是“First-in-class”的六价OX40激动剂抗体,独特设计使其无需外源性交联就能强效激活OX40通路。在I期试验中,观察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持久缓解,PR持续两年以上。联合PD-1抑制剂使用时,在特定患者群体中疗效显著提升,在PD-L1高表达且PD-1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ORR达41.7%,头颈鳞癌中ORR达46.7%,还在腮腺癌、食管癌等多个瘤种观察到治疗信号。

产品商业化方面,科望医药面临挑战。目前无自主研发产品进入临床Ⅲ期,仅授权自Compass的ES104中肠道癌方向在研产品进入临床Ⅲ期且由合作伙伴试验。按预计,中国首个OX40激动剂2029年获批,科望医药临床阶段资产最早2028年商业化,未来3到4年可能仍非盈利。

研发支出上,科望医药近两年有所缩减,2022—2024年研发成本分别为3.51亿元、1.08亿元、1.17亿元。公司主要靠外部融资维持经营,经历多轮融资,总额约17.9亿元,但长期亏损和融资发行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使资产负债率高位运行,截至2024年末,负债净额27.38亿元,总资产5.78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573.77%。不过,科望医药表示2024年末现金及理财产品总额5.27亿元,能为后续研发提供支撑。

估值方面,科望医药从2018年A轮融资的2480万美元一路攀升至2021年5月的6亿美元。以6亿美元估值和2024年研发成本估算,市研率约37倍,而港股18A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市研率中位数为11.34倍,均值为19.97倍,科望医药估值相对较高。

面对诸多挑战,科望医药能否凭借研发突破和商业化进展赢得市场认可,仍有待观察。

特朗普“10天通牒”:一场闹剧还是另有深意?
警惕!光伏行业谣言四起,官方发声正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