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科创债市场迎来发行热潮,建设银行凭借单笔300亿元的金融债发行,创下市场规模新高,成为市场焦点。
5月7日,央行与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公告》,从丰富产品、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提出举措,鼓励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构建债券市场“科技板”,科创债进入全面深化阶段。政策利好下,科创债发行火热。Wind数据显示,5月科创债总发行量达3483.29亿元,同比增长402.5%,截至6月27日,新发规模约5685亿元,其中银行发行规模占比近四成,且在低利率环境和政策支持下,票面利率在1.17% - 1.95%之间。
科创债是专为科技创新领域企业或支持科技创新项目募集资金而设计的债券。2022年5月,沪深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科创债及科创票据;次年证监会发布方案加速其发行;2025年3月央行宣布联合多部门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5月央行、证监会又联合发布相关公告,随后沪、深、北交易所及交易商协会细化机制安排,为科创债发行注入活力。
政策出台后,发行主体积极响应。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公布发行或承销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情况,引导资金流向前沿科创领域。近期,建设银行发行的首笔科技创新债券上市,5月22日完成簿记,发行规模300亿元,是目前市场规模最大的金融类科技创新债券。其中3年期品种发行250亿元,票面利率1.65%,全场认购2.3倍;5年期品种发行50亿元,票面利率1.76%,全场认购2.1倍。建设银行表示,募集资金将精准投向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挥金融促进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的杠杆效应。
建设银行全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融合直接和间接融资服务,推进商投行一体化。债券市场“科技板”推出后,建行积极参与承销和发行工作,助力23家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发行非金债27笔,融资超340亿元;助力5家银行机构发行金融债6笔,融资550亿元。
在江苏淮安,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协助江苏省国信集团发行全国首批兼具“绿色 + 两新 + 科创”三重属性的债券,助力其战略新兴能源领域项目建设,预计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69万吨。在苏州,苏州分行协助苏州金合盛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科创债募集6亿元,为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苏州无双医疗借此加速核心技术突破。在天津,天津市分行协助天津市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科创债募集3亿元,利率低且节约融资成本400多万元,为集团科研技改提供“耐心资本”,助力下属企业药品研发和生产线改造。
建设银行积极参与并推动“科技板”债券发行,为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资金,破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瓶颈,提升了资源配置效能,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形成良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