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老人头、火柴棍、壁克峰、攀山鼠、北极狐之后,又一北欧高端户外品牌“大白熊”Nordisk宣布进军中国市场。7月下旬,Nordisk携手韩国K2集团、中国黑蚁资本成立三方合资公司,全面布局中国市场,首批专卖店预计年内开业。
近年来,随着中国户外运动市场热度飙升,北欧高端户外品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瑞典Haglöfs(火柴棍)被李宁家族控制的莱恩资本收购,今年年初进驻天猫;挪威“国宝级”品牌Norrøna(老人头)与滔搏达成合作,即将二度入华;冰岛百年品牌66°North也制定了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
这些北欧品牌定位高端,主打自然、科技、专业性能,营销和渠道扩张保持谨慎,形成了独特的“北欧帮”。
北欧户外品牌崛起密码:专业性能、高冷营销与本土化渠道
北欧户外品牌崇尚“性能为王”,防风防水、保暖锁温是基本配置,几乎每个品牌都有自研、独家技术。同时,它们在设计上突出北欧元素,如自然元素、潮流配色、极简设计,环保理念也必不可少,大量采用环保材料,推广循环利用理念。
营销策略上,北欧品牌维持“高冷人设”,很少找大牌流量明星合作,更倾向于在社交媒体维持曝光和组织线下活动。为了维护专业户外形象,它们还喜欢宣传历史传承故事,赞助极限赛事、专业运动队。
在渠道建设上,北欧户外品牌倾向于借力滔搏、三夫户外等头部代理商稳步扩张。三夫户外曾代理多个北欧品牌,积累了大量经验;滔搏与二次入华的Norrøna达成合作;K2集团则与Nordisk继续联手。
“集团优势”下的隐忧:差异化消解与本土竞争
然而,北欧户外品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一,半条命交给代理,难免面临资源的零和博弈。随着本土代理商不断扩展代理品牌矩阵,未来难免会造成资源分散。其二,相似的产品设计理念、定价策略、品牌定位,让品牌间的特性变得模糊。技术堆叠、风格雷同、爆款“撞脸”等现象加剧,品牌间的差异化正在消解。其三,中国本土品牌加速崛起,正集体涌向高端市场,出高价产品、打造高端形象。它们扎根本土、更懂本土消费者,生产线、运营团队高度自主且灵活。
北欧户外品牌的崛起,得益于赶上中国户外运动热潮、高端市场存在空白,以独特定位率先打开市场。但市场环境在变,本土品牌高端化转型、代理商资源分散、北欧品牌内部竞争加剧,前景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中国户外运动市场潜力巨大,北欧品牌、本土品牌都不缺机会。虽然双方发展存在时间差,但本土品牌正在努力缩小差距。未来,中国高端户外行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谁能在这场“战局”中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