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书:破协同办公 AI 之“黑箱”,启行业新范式

协同办公领域,AI 浪潮涌动。微软、钉钉、Google Workspace 等众多厂商纷纷将 AI 技术深度融入,试图从智能会议、内容创作等场景重塑办公模式。然而,AI 在此领域的应用,大多局限于会议、数据等场景的流程优化与管理升级,看似场景有限,实则大有深意。

当下,AI 与协同办公深度融合,如何让 AI 工具切实服务业务需求,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而非单纯拓展场景。协同办公中的 AI,犹如一个“黑箱”,其决策逻辑、数据处理及结果生成路径对用户而言透明度低。用户只见输入与输出,却难以知晓 AI 判断依据和数据来源。

企业知识管理成效不佳,根源并非 AI 技术不足,而是传统 AI 应用依赖外部知识库,其中不乏不准确、不严谨信息,导致结果不可靠。企业虽可搭建结构化知识库,但大企业面临组织庞大、知识堆积难题,中小企业则缺乏系统性整理,知识碎片化严重,这极大限制了 AI 价值的发挥。

飞书在“未来无限大会”上发布的知识问答功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它无需提前搭建知识库,AI 可直接从聊天记录、会议纪要等日常沉淀信息中抓取知识,理解权限并结构化输出答案。在演示视频中,飞书 CEO 谢欣询问“飞书鸿蒙项目进展如何”,系统自动关联相关文档、群聊记录和会议纪要,生成结构化答案并标注信息来源链接。这一功能改变了传统 AI 依赖外部知识库的模式,盘活企业日常信息,打破 AI“黑箱”,让用户能追溯推理过程,减少 AI 幻觉。

协同办公的 AI 应用遵循“技术 - 功能 - 场景”三重闭环,技术催生功能,功能适配场景,最终落地。飞书升级的 AI 会议便围绕此闭环展开。技术上,声纹识别等技术带来功能升级,如实时生成逐字稿、一键生成结构化会议纪要等。场景中,企业可保存会议沉淀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转化为企业资产,再通过 AI 功能汇总反馈给用户,完成闭环升级。

然而,部分协同办公 AI 应用体验不佳,原因在于仅走完前两重闭环,在场景闭环中落地困难。如传统知识问答需手动构建结构化知识库,人力和时间成本高,难以在实际办公场景普及。飞书知识管理聚焦企业办公场景,做好数据闭环,走完三重闭环“最后一公里”,推动知识管理落地。钉钉的 AI 表格也类似,将业务逻辑和数据转化为 AI 可执行的数字模型,再融入业务流程,辅助决策,实现技术与功能的场景适配。

在协同办公 AI 加速发展的当下,场景是筛选优劣的关键。谁能围绕场景做好应用,打破“黑箱”,谁就能脱颖而出。决定成败的并非 AI 技术先进程度或应用场景数量,而是实际落地的逻辑与效果。正如飞书 CEO 谢欣所说,企业需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成熟工具,飞书正以实际行动为行业带来范式革命。

2025 年上半年 A 股收并购市场:主板活跃,民企冲锋
猛士M817预售火爆,1小时小订近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