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之乡宜兴,如何打造环保产业“超级引擎”?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千年之前,苏轼行至宜兴阳羡溪山,留下对这片山水的深情眷恋。彼时的宜兴,凭借自然之美,成为文人墨客心中的理想栖居地。

如今,同一片山水间,宜兴不仅守住了绿水青山,延续了紫砂匠心的传承,更在时代浪潮中崛起为环保产业高地——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赋予了“溪山好”全新的时代内涵。

京沪高铁,作为中国“高铁名片”与世界最繁忙线路之一,自2011年开通以来,累计运送旅客超20亿人次。乘坐京沪高铁,细心者会发现部分路段两侧整齐排列的挡板,它们是具备精准降噪功能的“声屏障”。这些守护沿线居民生活与生态、保障行车安全的产品,均出自宜兴环科园的江苏远兴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已连续14年为高铁护航。

与此同时,宜兴环科园的江苏碧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进军俄罗斯市场,为当地大型肉类和农产品生产集团提供废弃物处理解决方案。

“中国环保看江苏,江苏环保看宜兴。”宜兴是中国环保产业发祥地之一,宜兴环科园则是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核心阵地。自1992年成立以来,这里集聚了3800余家环保企业,产品涵盖水、声、气等7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构建了完整产业链。2024年,园区规上工业产值首破100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本地产值超300亿元,水处理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20多家“小而精”企业成为行业“单打冠军”。

宜兴环科园的竞争力,不仅在于规模,更在于创新与标准引领。2024年,宜兴城市污水资源概念厂项目荣获国际水协会项目创新奖金奖,实现了中国项目在该奖项上的“零突破”,向全球输出环保治理的“宜兴方案”。2022年,园区发布全国首份开发区GEP核算分析报告,为绿色发展提供范例。在国际标准制定领域,南京大学宜兴环保研究院联合主导研制的智慧水务领域首项国际标准正式发布,为全球水系统智慧管理提供根本遵循。

宜兴环科园的崛起,源于开放与创新。上世纪80年代,18名宜兴高中生赴上海学习环保技术,上海科研人员、工程师利用节假日来宜兴提供技术指导,为产业埋下“火种”。1992年,园区获批成立,引导产业从“野蛮生长”迈向“集约化、高端化”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园区加强顶层设计与产业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完善设施,引导企业向核心技术研发和环境运营服务突破。

在持续推进传统产业转型提质的基础上,宜兴环科园围绕“产业焕新、科技创新、城市更新”战略,重点布局绿色低碳、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领域。通过实施“三个千亩计划”,破解土地制约,为新兴产业腾出发展空间。搭建“国字号+国际化”科创矩阵,引入顶尖本土平台和国际合作载体,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项目纷至沓来,园区新兴产业成色愈发足实,增长势头愈发强劲。

从环保产业单核主导,到新兴产业多点勃发,宜兴环科园实现了从“环保之乡”到“新质生产力高地”的关键跃升,为传统工业园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宜兴样本”。

惊了!湘菜“顶流”竟源自西安?
紫砂之乡宜兴,如何打造环保产业“超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