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豪华汽车巨头梅赛德斯 - 奔驰,当下在中国市场正深陷困境。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奔驰在华的汽车交付量同比大幅下滑27%,这一成绩创下了自2016年以来的最差季度纪录。这一暴跌态势,既是中国高端汽车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直观体现,也反映出本土电动车品牌对传统豪华车市场的猛烈攻势。
奔驰在华销量的急剧下滑,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直接冲击了其全球业绩版图。全球范围内,第三季度交付量同比下降12%,美国市场也未能幸免,受关税不确定因素影响,下滑幅度达17%。奔驰管理层在公开声明中无奈承认,中国市场的严峻状况对其整体销售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
探究奔驰此次销量大幅下滑的根源,中国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不容忽视。以比亚迪、小米等为代表的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凭借在电动车领域的深厚积累,推出了一系列功能丰富、性价比极高的电动车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在性能上逐渐比肩传统豪华车,价格上更是具有明显优势,从而不断蚕食着传统豪华车原本稳固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奔驰自身的电动化转型之路也充满了坎坷与挑战。尽管本季度中低价位电动CLA车型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奔驰电动车销量的环比增长,增幅达到22%,但高端电动旗舰车型EQS与EQE的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这两款车型在定价策略上似乎未能精准契合市场需求,导致市场接受度较低,暴露出奔驰在高端电动化市场定位上的失误。这种高端与中低端车型市场表现的巨大分化,也让业界对首席执行官凯勒纽斯所倡导的更高端电动化路线产生了诸多质疑。
实际上,面临市场重重压力的,并非奔驰一家。其德国同行宝马和保时捷,同样在中国市场遭遇了销量下滑、价格竞争加剧以及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困境。宝马近期就因中国市场持续的低迷态势,以及为支持经销商而增加的补贴支出,不得不下调全年利润预期。
这些现象并非孤立存在,它们共同揭示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行业变革趋势:中国汽车市场正处在电动化浪潮的关键转折点,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重塑。传统豪华品牌曾经凭借品牌历史、技术积累和高端形象所构筑的市场优势,在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赛道上逐渐失去光环。消费者在购车时,愈发注重车辆的电动化性能、智能化配置以及性价比,而不再单纯迷信传统豪华品牌。
对于奔驰等传统豪华品牌而言,如何在这场电动化变革中找准定位,调整产品策略和定价体系,提升电动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成为决定其未来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若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积极推进电动化转型,曾经的豪华巨头或许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边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