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升级与成本走低共舞,储能行业开启新征程,谁能领跑?

据央视消息,当下国内新型储能市场“一芯难求”,行业头部电池企业均满负荷生产,部分订单甚至排至明年年初。

光大证券指出,储能电芯市场“一芯难求”,标志着行业供需格局发生根本性转变,头部企业满产及订单排期延长,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景气度提升。

储能市场需求强劲,装机规模或超预期

国内储能电芯需求旺盛,政策驱动是关键因素。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超1.8亿千瓦,预计新增项目投资约2500亿元。

中信证券研报称,这一目标意味着到2027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翻倍。方案将“市场预测”转化为“政策目标底线”,实际装机大概率会超过政策目标。基于此,中信证券上调2025 - 2027年国内储能装机预测。

海外市场储能需求同样快速增长。在美国关税政策预期收紧、欧洲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储能新增装机功率和容量同比大幅增长,出口比例显著提升。

国信证券表示,中东、东南亚、南非、印度、拉美等新兴市场电力紧缺,各国政府扶持政策不断,储能装机需求有望大幅提升,新兴市场或成为中国储能企业出口的重要方向。

技术迭代促供需变革,企业积极布局

供给层面,产能紧张源于技术迭代加速。储能电芯正从314安时向500安时、600安时大容量升级,主流厂商聚焦下一代产品研发与产能建设,导致当前成熟产品产能紧张。

同时,技术迭代推动成本下降,当前储能系统成本较三年前下降约80%,部分地区度电成本低于0.2元,经济性提升使储能投资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盈利,推动下游需求大增。

有企业在接受调研时表示,正积极开展新材料研发,丰富产品布局和技术储备。2025年上半年,其新产品销量增长,有效满足下游客户对快充、大容量等电池应用需求。

还有企业专注于热管理产品及相关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在核心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围绕数据中心、储能等多个领域打造产品体系。其储能热管理板块快速放量,2025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实现增长。

另有企业积极推动“一体两翼”战略,以清洁小家电为主体,储能、机器人为两翼。其储能业务发展迅速,已构建完整产品体系,全链条布局稳步推进,2025年上半年储能业务营收可观。

此外,有企业大力推进新能源业务,投资建设的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采用创新模式,将绿色能源与现代农业结合,发电效益和投资回报良好,有利于拓展新能源光伏及储能市场。

哪些企业能脱颖而出?

业内人士称,受政策驱动、新兴市场需求爆发及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激增等因素影响,储能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周期。

光大证券分析,储能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具备技术、成本和国际化交付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获得估值溢价,可关注储能电芯、储能系统集成及PCS等环节的龙头厂商,尤其是具备技术优势和海外布局领先的企业。

东莞:AI浪潮下的“双向进化”传奇
存储芯片涨价风暴来袭,谁将笑傲这场“财富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