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预制菜风波:罗永浩与西贝的“较量”背后

由罗永浩微博吐槽引发的西贝预制菜大讨论已持续多日,各方力量加入,悬赏不断,这场讨论正愈发深入,且可能深刻影响人们的餐饮选择与生活观念。

罗永浩“炮轰”西贝

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吐槽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此言一出,西贝创始人贾国龙迅速回应,11日晚间接受采访时坚称西贝门店没有一道预制菜,还表示罗永浩的言论影响巨大,将走法律程序起诉。

然而,罗永浩并非毫无依据。9月12日上午,他晒出人民网研究院2023年7月发布的《预制菜行业发展报告》截图,显示真功夫、吉野家、西贝等连锁餐饮企业预制菜占比达80%以上,甚至发布10万元悬赏征集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证据。贾国龙则认为罗永浩“抹嘴走人后发微博指责”伤害了西贝,还称西贝有通畅的反馈和补偿机制,承诺“不好吃不要钱”。

西贝陷入自证困境

西贝为自证清白,9月12日发布致顾客信,称罗永浩指责不实,并决定向全社会开放后厨参观。但此前有人晒出西贝后厨食材包装袋,多是冷冻品,保质期长,食材新鲜度遭质疑,西贝陷入难以自证的尴尬。

无奈之下,西贝于9月12日邀请媒体记者带手机进入后厨直播。没想到,这场直播适得其反。后厨没有灶台,只有电磁炉和烤箱,被业内人士指出是临时准备,调料布局不合理,连洗锅水龙头都没有。而且,网民发现厨房食材全是冷冻品,如牛肉、羊腿等,还有2024年9月的冷冻羊腿。虽然西贝菜品不是预制菜成品,但食材大多是预加工制品,算不算预制菜双方各执一词。

预制菜定义与争议

关于预制菜,国家早有规定。2024年3月21日,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及其制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同时排除了净菜类、主食类、即食食品等。文件还力推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这意味着预制菜不等于劣质菜,关键是让消费者清楚所吃菜品。不过,大众对预制菜概念的认知与国家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人们对预制菜的接受程度也需时间,情感上人们更倾向于现摘现炒的“锅气”。

如今,罗永浩所吃是否为预制菜尚无权威鉴定。罗永浩认为,是不是预制菜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标明。他似乎已假定自己吃的是预制菜,而其依据就是行业报告及所见所闻。这场风波背后,是消费者对餐饮透明度的追求,也反映出预制菜行业在规范发展与消费者认知之间仍需进一步磨合。

2025家电双11:提前开启的“旺季”争夺战
益阳赫山发展集团将推出三年期人民币债券发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