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稳定币进入快速增长期,成为国际舆论聚焦的热点。
稳定币,即锚定真实资产的数字货币,价值常与法定货币、商品等挂钩。在全球稳定币发展格局中,美国和中国香港走在前列。7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稳定币监管法案,这是美国联邦层面首个相关法律;8月1日,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稳定币条例》生效,为虚拟资产市场筑牢稳定根基。
《国际金融报》与香港区块链协会联席主席蔡全先生,就稳定币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蔡全认为,稳定币要在国际舞台有竞争力,需基于真实、可信、合规的底层资产,数据资产堪称下一代“金融石油”。
美国通过的稳定币法案虽遇党派分歧,但最终落地,这不仅是法律突破,更是政治博弈。共和党借特朗普影响力推动法案,削弱美联储权力,巩固在新金融秩序中的话语权。“新贵”势力如特朗普、马斯克等挑战“老钱”体系,通过游说争取政策支持,“老钱”虽重金施压,却难挡技术重塑传统权力结构。
蔡全预测,美国加密市场将现“百币齐发”局面,稳定币会颠覆现有支付、结算体系,甚至威胁部分国家主权货币,这是全球生产与价值关系的深层次重构。美国接纳比特币,是巩固美元霸权的战略考量。
对于香港加密市场,蔡全评价“积极但保守”。香港态度积极、反应迅速,执行审慎,能为人民币“走出去”探索稳妥制度路径。依托香港离岸人民币储备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出合规的人民币稳定币产品,可提升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中的占比,成为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前沿阵地。当前香港以港币主导本地支付,港币与美元挂钩,发展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稳定币,能为区域贸易和跨境支付提供替代选择,削弱美元在亚太地区的结算主导地位。
稳定币并非法定货币,监管必要性和严格性远超普通投资品。美国对加密资产监管经历“权力再分配”,法案确立监管边界,但消费者保护条款成分歧焦点,这暴露出监管体系与市场利益的矛盾。蔡全强调,区块链技术要服从政治权力和法律合规,科技不能逃避人性约束。
香港的稳定币监管条例注重形式合规,蔡全建议加强制度协调,避免多头监管冲突,引入市场反馈机制,防止过度谨慎阻碍业务落地。
蔡全呼吁,中国应从产业角度布局,以内地与香港丰富的实物资产为底层锚定资产,推动产业与金融结合,打造中国特色数字金融体系。以“实物 + 数据 + 法律”的合规结构重塑金融底座,发展RWA类资产,配套地方政府支持政策。国内多地建立数据管理局、筹备数据交易所,将为稳定币或数字资产定价与发行提供关键支撑。
在蔡全看来,稳定币是大国博弈的金融武器,技术变革背后是政治权力与金融资本的重新配置。中国需跳出“跟随美国制定规则”的思维,走产业与制度融合之路,在全球金融秩序重构中掌握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