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降半旗背后:枪声下的悲歌与无奈

美国又一次全国降半旗了,这背后,是又一场令人痛心疾首的大规模枪击案。

8月27日,本应是充满希望与纯真的日子,一群孩子前往教堂祈祷,却遭遇了恶魔般的枪手。手持大口径步枪的枪手,透过窗户向孩子们疯狂扫射。孩子们惊恐的哭喊声回荡在教堂,却无处可逃。警方通报显示,两名年幼的孩子当场丧生,一个8岁,一个10岁,还有十多个孩子受伤。看到网上遇害孩子的照片,那阳光般的笑容永远定格,生命却戛然而止,令人痛心。

枪击案发生后,白宫、特朗普、万斯纷纷祈祷,特朗普还下令全国下半旗志哀。可祈祷能换回孩子们鲜活的生命吗?

美国警方的调查显示,枪手是23岁的当地年轻人,变性人,此前无犯罪记录,却“仇恨所有人”,还崇拜臭名昭著的校园枪击案杀人犯。凶手单独作案,携带的步枪、猎枪和手枪都是近期合法购买。

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感叹整个州“心碎”,可再多的悲痛也无法挽回孩子们的生命。这似乎成了美国的宿命,3亿多美国人,3亿多条枪,每年约4万人死于枪下,枪击案频繁上演,震惊、哀痛之后,只剩无奈,恶性循环难以打破。

明尼阿波利斯24小时内就发生了4起致命枪击事件,就在案发前一天,该天主教高中对面就有一起枪击致1死6伤。每个国家或许都有极端分子,但如此密集的枪击案,全球罕见。

拜登当总统时,曾愤怒质问:“看在上帝的份上,我们的脊梁骨在哪里?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抵御(拥枪)团体的游说!?”可美国人的“脊梁骨”似乎被枪支协会的枪杆子“绑架”了。法新社曾感叹,美国枪支比人口多,遏制枪支蔓延困难重重。

明尼阿波利斯市长弗雷呼吁禁止攻击性武器,明尼苏达州民主党参议员蒂娜·史密斯也表示不能坐以待毙,毕竟枪支是该国1至19岁年轻人死亡的首要原因。然而,改变谈何容易,制度似乎更倾向于保护枪而非人命,悲剧成了日常。

拜登感慨枪支暴力让美国在国际上难堪,如今特朗普政府却另寻“根源”。卫生部长小罗伯特·肯尼迪认为美国用药过度导致大规模枪击,副总统万斯称美国人面临心理健康危机,精神类药物有“黑框警告”。言外之意,枪支无罪,是美国人的精神出了问题。

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禁枪在美国几乎不可能。中国有古话“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虽不能完全套用,但美国的撕裂和顽疾清晰可见。一个国家强大时,生机勃勃、纠错能力强;而当它不自信、问题无力解决、内部撕裂、对外甩锅时,悲剧就会不断上演。

加沙血流成河,俄乌冲突激烈,美国枪击不断,领导人还在祈祷。可悲愤的明尼阿波利斯市长说:“不要说什么思念和祈祷,这些小孩当时正在祈祷。”这个世界的残酷,让人痛心疾首。

政策利好与技术突破,AI与消费电子双赛道“狂飙”
清洁巨头追觅跨界入局,剑指超豪华纯电汽车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