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营销招数:有人追捧有人诟病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雷军在网络上似乎争议颇大,不少人对他的印象不太好,这究竟是为何呢?

先说说之前的一件事。2022年初,雷军宣称每一个新型号手机上市前测试超30万个小时。此消息一出,每年都有人翻出来旧事重提,嘲讽说测30万个小时得花34年,小米还没成立呢。其实懂行的人都知道,新型号手机测试并非只用一台,100台、1000台一起测,时间是可以累加的。而且像疲劳测试这类项目,还能加速计算时间,所以30万小时在行业内并非天方夜谭,反而是常见操作。可即便如此,大家还是揪着不放,年年借此骂声不断。

这背后,或许得怪雷军自己的一些营销习惯。他习惯用数字来包装产品,却又常常不详细解释,给人一种“你不懂就显得我高端”的感觉。就拿他造车来说,抛出“好看的本质来自于3倍的轮轴比”这一概念。轮轴比是什么?即便在智能汽车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人,也可能一头雾水。但这并不影响概念的热度,东风、长安、上汽、北汽等汽车厂商纷纷跟风宣传,都声称自己的车也是3倍轮轴比,以此吸引消费者购买。

然而,这场热闹的营销最终闹了个笑话。一汽丰田的企划部长站出来指出,小米算错了数,前后轮之间能塞进去三个轮胎,轮轴比应该是4而不是3。这下可好,大家跟着小米的错误概念跑偏,变成了一场闹剧。实际上,乘用车以前根本没有轮轴比、轮高比这些说法,都是小米或者雷军“创造”出来的,为的就是营造出一种产品有独特比例美感的氛围。这就好比说一个美女的身材是0.618黄金分割,光听这个数字,就让人觉得她前凸后翘、魅力十足。

雷军这种玩数字的营销方式,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效果。对于喜欢小米的人来说,很容易被这些看似专业、高端的数据所“说服”,进而对小米产品产生好感。但对于不喜欢小米的人而言,这些数据就成了他们攻击的靶子,觉得雷军是在故弄玄虚、夸大其词,于是追着骂他。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黑粉也是粉,小米正是在这种争议中不断扩大了知名度,一步步发展壮大。

只是,这种营销方式带来的连锁反应也值得关注。汽车厂商们盲目跟风雷军的营销策略,结果搞出各种闹剧,不仅损害了自身形象,也让整个行业显得有些浮躁。就像东哥说的,不要跟雷军比营销,在这方面,其他厂商确实很难比得过。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看看热闹就好,喜欢或者不喜欢雷军都很正常。但真心希望汽车厂商们能冷静下来,别再盲目跟风,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这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2025 AI行业生态博弈:“种树”与“造林”的角逐
小米汽车热销却争议缠身,非洲布局引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