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追奖”闹剧:诺贝尔和平奖背后的利益与执念

近期,“特朗普冲击诺贝尔和平奖”的戏码持续升温,引发广泛关注。

多家权威媒体披露,特朗普不仅亲自致电挪威财政大臣,直言想获诺贝尔和平奖,还获得了以色列、巴基斯坦、柬埔寨等多国的正式提名。2025年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已于1月31日截止,10月10日将公布获奖者,若特朗普今年获奖,他将成为第五位获此殊荣的美国总统。

多国提名各有算盘

诺贝尔和平奖由挪威议会任命的五人委员会颁发。特朗普曾试图借与挪威政府谈判影响该委员会,7月与挪威财政部长通话时就表达了获奖愿望。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7月在白宫会晤时,就提名特朗普,称其在促进世界和平等方面有坚定奉献精神,给中东带来巨大变化。巴基斯坦政府也承认已递交推荐,强调特朗普在印巴停火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柬埔寨副总理确认该国已提名特朗普,称其在调停柬泰边境冲突中发挥关键力量。此外,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卢旺达和加蓬等国的相关领导人也公开支持提名特朗普。

然而,这些提名并非单纯致敬,背后利益考量明显。柬埔寨提名正值关税压力缓解,希望借此换取更紧密经贸合作;巴基斯坦提名时正努力推动与美国的防务和经济合作重启,“提名”是一种政治投资;以色列提名则是为日后可能的政策交换埋下伏笔,在安全与地区议题上高度依赖与华盛顿的协调。

奖项“政治化”引质疑

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引发了“政治化”质疑。早在2011年,挪威报纸就批评该奖项,认为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成员选拔、获奖者选择标准等方面存在问题。挪威历史学家也认为挪威利用该奖项促进外交政策和经济利益。许多人觉得,把诺贝尔和平奖当作外交筹码,会削弱其公信力和制度价值,若授予标准更倾向“鼓励未来行动”而非实际成果,或引发颠覆持久和平的副作用。

特朗普的“追奖”执念

特朗普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执念由来已久。自第一个任期起,他就常自称爱好和平,第二任期以来,已在社交媒体发布多条关于该奖项的帖子,白宫新闻秘书也多次表示他应获奖。在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时,他渴望获奖的愿望尤为突出,曾称第二任期开始后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但这一承诺并未实现。他还对奥巴马2009年获奖耿耿于怀,坚称自己比奥巴马更应获奖,抱怨因政治派别不同,自己即便做了很多事也难获奖。

诺贝尔和平奖本应颁给“在促进国家间友谊等方面做得最多或最好的人”,如今却陷入这般复杂的利益纠葛和政治争议之中,其未来走向令人深思。

不足10万!水泡小米SU7竟遭抢拍
90后影石老板“撒钱”引风波,迅雷成投资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