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江水电工程:无人机引领超级工程新征程

2025年7月19日,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在林芝市举行开工仪式。这一总投资约1.2万亿元的超级工程,规划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装机7000万至8100万千瓦,年发电量预计3000亿千瓦时,堪比3座三峡、5座白鹤滩电站,建设周期10年,堪称全球水电领域的“巨无霸”。

前期勘测:无人机破解地质难题

墨脱水电站位于雅鲁藏布江下游大拐弯处,这里地质活动频繁,地震、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频发,且交通极为不便,曾被称为“世界孤岛”。传统人工勘探不仅效率低下,还面临巨大安全风险。

而无人机凭借高精度、高效率的特性,成为工程推进的“智慧先锋”。它搭载先进传感器与高清摄像设备,灵活穿梭于崇山峻岭,对复杂地质地貌进行全面扫描。获取的数据经专业软件处理后,能为坝体设计、隧洞规划等提供详尽参考,效率大幅提升且降低了人员安全风险。类似地,卡拉水电站也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高边坡危岩体识别,有效提升了效率并降低了风险。

施工建设:无人机突破运输与巡检瓶颈

墨脱地区地貌险峻,公路运力匮乏,传统空、水运输几近停滞,且水电站作业点海拔落差大,物资运输极为困难。此时,重载吊装无人机大显身手,它能突破地形与天气制约,快速运输大型设备与建材。例如,国网使用的SG - 400型大载重无人直升机载重能力超200公斤,飞行升限达6000米;大疆FC100无人机也能满足墨脱水电站的物资投送需求。

同时,无人机可开展常态化巡检,利用热成像技术和形变监测传感器,对山体的温度变化、微小形变等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山体滑坡或泥石流风险,为工程进度保驾护航。

运维阶段:无人机守护安全与生态

在运维阶段,无人机可定期对水电站的关键设施进行巡检。高清摄像头能清晰拍摄设备外观,红外热成像技术可检测设备内部温度分布,及时发现潜在故障点。面对雪崩、泥石流等灾害,无人机能快速勘察,为抢险救援提供实时数据,实现被困人员精准援救。

此外,无人机运送无需大规模修筑道路,可防止破坏脆弱的高原生态,且电动无人机维护成本低、零碳排放,与水电站“绿色发展”定位相符。

战略意义:推动能源转型与区域发展

从能源战略全局来看,墨脱水电站的修建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举措。它预计年发电量达3000亿度,能有效缓解国内电力短缺问题,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每年还可减少数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推动“双碳”目标实现。同时,该工程将重构全国电源格局,提高西南水电调配能力,促进西藏产业升级、扩大就业规模,实现能源自主与区域全面振兴。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在无人机的助力下,正朝着绿色、高效、安全的方向稳步推进,开启超级工程建设的新征程。

中国AI盛宴:孩童热情、技术惊艳,引国际目光聚焦
专访智元王闯:人形机器人先深耕关键场景,再谋全面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