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直击”香港保险:争议背后的真相探寻

2025年7月5日,香港中文大学前讲座教授郎咸平在社交媒体上“直击”香港保险,指出其存在“七大坑”,瞬间将赴港投保的热潮推至舆论焦点,引发网友和保险行业的广泛讨论。

郎咸平所说的“七大坑”包括:7%稳定回报难以实现、提前领取有惩罚、不同产品收益差距大、疾病保险易拒赔、打官司律师费高昂、面临外汇管制、内地签署保单无效。彼时,恰逢香港保监局将分红险演示利率上限从7%下调至6.5%,6月底无数内地客户还蜂拥赴港抢购预期收益7%的港险。

香港保险行业历史悠久,自1841年第一家保险公司落地,发展至今已超百年。2024年上半年,香港保险业毛保费总额达3109亿港元,同比上升5.1%,内地客户赴港投保297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份额的25.7%。香港保险业管理资产规模超4.5万亿美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香港保险受全球投资者热捧,原因众多。监管体系上,沿袭普通法法律体系,形成严密法律网络,对险企实施穿透式监管,资产估值规定严苛,出现异常状况可依法采取措施保障客户收益。产品设计与盈利模式上,产品类型丰富,涵盖终身寿险、医疗等多种类型,终身寿险尤其受内地访客青睐;保单货币可自由转换,部分储蓄分红险长期预期收益率可达6%-7%,保单灵活性强。市场构成方面,主体丰富,全球前十大保险公司中有7家在香港获授权经营,保险人才众多,能提供专业细致服务。

不过,购买香港保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涉及交通、换汇、面签等,且香港保险奉行“严进宽出”政策,健康告知和核保严格,遵循无限告知原则,理赔争议诉讼成本高,还需注意汇率风险、保单前期现金价值低、分红收益不确定等风险。

郎咸平作为知名学者,在金融领域学术根基深厚,1986年在沃顿商学院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执教于多所国际知名高校,担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公司治理顾问,1994年移居香港后,在香港中文大学任教二十余年,长期活跃于财经评论领域,其分析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此次事件中,“港险一哥”友邦保险也被推上风口浪尖。友邦保险是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人寿保险集团,业务覆盖亚太18个市场,在香港开展业务近百年。2025年7月1日香港保监局调整分红险演示利率后,友邦香港推出“环宇盈活”储蓄计划,虽合规但通过优化现金分红提取规则吸引市场目光,却引发争议,被质疑可能增加短期兑付风险、存在误导性。友邦的处境反映出香港保险行业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与监管收紧下,平衡市场竞争力与风险可控性的深层矛盾。

香港保险有其优势,但也存在风险,投资者需理性看待,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决策。

法国未成年人“乱象”:社会治理的深层拷问
途虎养车:撒币与官宣背后,是突围还是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