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以来,多地家电国补政策出现调整,有的直接暂停,有的限时限量领券,这在一线消费市场激起千层浪,消费者的热情也受到一定冲击。
近期,多个部委就家电国补政策作出公开回应,并透露了下半年政策调整方向与细节。其一,今年总额3000亿元的中央特别国债资金,用于支持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前期1月、4月已累计下达1620亿元,7月还将下发第三批资金,为政策实施提供充足保障。上半年家电市场消费活力足、热情高,海尔、美的等头部企业以及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都从中受益。
其二,为推动政策全年实施,接下来会针对不同消费品领域制定细化政策,核心是监测“每月、每周”资金使用计划,及时评估各地实施情况。目前多地已恢复国补政策,但采取“限时、限量”领券措施。这虽能引起用户对政策的重视,却无形中加剧了大中小企业和商家的经营分化。
其三,家电国补政策资金总额和全年实施的事实不会改变,但部分地区会获得国补资金倾斜支持。去年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省市就享受了这一待遇,目的是聚焦消费市场需求和活力,实现集中、连续刺激,让国补成为支撑家电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
此外,6月以来多地商务部门开展家电国补政策实施专项检查,重点查处“利用线上电商平台套补”行为。今年以来,一些中间商通过电商平台大量购买享受国补政策的产品,再低价卖给线下门店商家,二次套取补贴资金,这不仅造成中央财政资金流失,还引发市场不公平竞争。
面对家电国补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对家电厂商而言,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政策连续性,避免调整动荡引发经营乱局;二是政策实施合规性,防止陷入骗补套补陷阱。
如今,下半年市场竞争已拉开帷幕,多地家电国补政策“限时限量”发券,旨在保证政策资金可持续、平衡实施,避免资金提前用完的尴尬。然而,大企业、大商家在市场地位和话语权上更具优势,中小企业和商家只能被动参与,这必然加速政策实施中的“两极分化”。大厂商能更轻松地让用户获得国补资格,中小厂商则被动抢券,下半年家电市场将成为“行业巨头”的战场,中小厂商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目前尚无有效破解之法。
同时,家电国补政策实施的合规性需所有厂商高度重视。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要意识到经营合规性转型迫在眉睫。过去一些不规范的经营方式已行不通,未来只有经营合规才能享受政策红利,那些心存侥幸骗补套补的厂商,最终必将得不偿失。
当前家电市场格局和走势基本定型,厂商应适应和顺应,而非挑剔反击。无论有无国补政策,扎根用户、洞察需求、做好服务、经营好用户,始终是厂商最重要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