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智元机器人动作不断,亮点频出。先是推出业内首个面向真实世界双臂机器人的世界模型开源平台 Genie Envisioner,随后旗下精灵 G2 机器人也即将登场,其具备原生数据采集能力与更强的场景适配性,展现出拓展具身智能应用边界的决心。
智元机器人通用业务部总裁王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智元对机器人“大脑”的定义是“一个本体三个智能”,即运动智能、交互智能和作业智能。运动智能如同人类小脑,是基础,关乎肢体动作的稳定与精准;交互智能和作业智能则决定着机器人能否融入真实社会。目前,交互智能已有初步突破,越来越多用户愿意与 AI 进行情感交流,而作业智能的泛化能力还在攻坚。
王闯指出,泛化性、成功率、节拍效率三者相互矛盾,真正具备商业价值的不是“大而全”的泛化型 AI,而是在工业场景中做到极致的“专精型”机器人。当下关键在于让机器人把几件事做到极致,再逐步扩展任务边界。
人形机器人正从概念验证迈向工程化落地,智元机器人已突破千台出货门槛,成为国内首批实现量产的人形机器人公司之一。但王闯认为,机器人产业链复杂度远超汽车或无人机,很多企业缺乏大规模制造经验。为此,智元自研全部关键关节,并深入合作方产线,提供全流程支持。
对于机器人的最终形态,王闯认为尚无定论。智元选择在不同产品线探索多元路径,但每条产品线聚焦特定形态,力求“单点突破”。以双足机器人为例,进工厂并非其主线任务,却有独特的“亲和性优势”,在讲解、接待、楼宇巡检等非刚性生产环节更具吸引力,如与中国移动合作中,双足机器人已广泛部署于展馆讲解与互动岗位。
从个体替代到群体协作,还需系统级配套支撑。智元在远征 A2 系统中构建了机器人协作操作系统,实现多机器人联动表演功能,但在工业产线上,因机器人数量有限、任务耦合度低,“机器人间分工协同”尚未广泛开展。
家庭与养老被视为人形机器人更具潜力的场景。王闯称,家庭场景中哪怕只占 1%的市场份额,也能成就巨无霸企业,但家庭应用对安全性、成本和多技能要求极高,当前技术和价格难以支持大规模进入,目前更可行的是送药、铺床、提醒等轻作业场景。
养老领域需求迫切,中国老龄化进程加速,对智能养老机器人需求大增。养老机器人分为康复、护理和陪伴机器人,王闯认为,机器人陪老人跳舞、打太极、聊天、提醒吃药等陪伴式价值,是当前就能实现的。
下一步,智元将在轻作业场景中继续迭代产品能力,如智能收衣、接收外卖等简单家务。王闯强调,只有把这些简单任务做到稳定可靠,才能进一步考虑做饭、护理等高复杂度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