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苹果在折叠屏手机领域有了新动态。苹果分析师郭明錤透露,苹果供应商鸿海精密预计今年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开始生产苹果折叠屏手机,计划 2026 年秋季与 iPhone 18 系列一同发布。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三星竟拿下了苹果首款折叠屏的 OLED 面板独家订单。
三星与苹果的关系,堪称科技界竞合关系的典型样本。三星一边为苹果供应核心部件,在供应链上赚得盆满钵满;另一边,三星在折叠屏终端市场占据领先地位,2024 年以 35%的全球市占率稳坐头把交椅,与苹果形成直接竞争。
三星的“双线作战”策略十分高明。在供应链端,为苹果提供的 OLED 面板采用自家 Z Fold6 都未量产的最新技术,虽让苹果产品有显示优势,却也使苹果短期内难以摆脱依赖。而且,苹果订单能让三星 UTG 技术单块屏幕研发成本降低 35%,带来约 15 亿美元年度营收增量,还能让三星在 OLED 技术标准制定上获得更大话语权。在终端市场,三星凭借自研铰链等技术优势,早早布局,Galaxy Z Fold6 已占据一定先机。
苹果的折叠屏战略却面临诸多困境。首先是高价策略的市场接受度问题。有消息称苹果折叠屏定价或超 2000 美元,远超三星 Galaxy Z Fold6 的 1800 美元。但折叠屏普及率未达爆发临界点,分析师预测苹果首年产量将低于常规 iPhone 机型,高价能否被市场消化存疑。
其次是供应链多元化难题。苹果一直致力于供应链多元化,但在折叠屏领域,京东方和 LG Display 与三星存在技术差距。三星在全球拥有诸多折叠屏相关专利,自 2001 年起就提交相关申请,截至 2019 年 8 月底,在德温特数据库中公开的专利申请达 142 件,中国专利申请 56 件,这客观上限制了苹果寻求替代供应商的可能性。
最后是时间窗口的紧迫性。苹果原计划 2026 年秋季推出折叠屏 iPhone,可自家 MicroLED 量产还无明确时间表。若错过时机,折叠屏市场可能已被三星、华为等瓜分完毕。
此外,折叠屏市场竞争已进入多维度、非对称阶段。安卓阵营价格战激烈,均价年降 18%,挤压利润空间,让苹果难以通过规模效应摊薄成本参与竞争。华为在国内折叠屏市场势头强劲,一季度市占率突破 70%,凭借产品力和本土化生态优势,成为苹果入局后的最大竞争对手。同时,安卓阵营折叠屏专属应用数量远超苹果 iOS,生态协同效应成为隐形分水岭。
苹果的折叠屏战略犹如一场豪赌,高价、供应链依赖、时间紧迫等问题交织,在安卓阵营和华为的围追堵截下,能否突出重围,在折叠屏市场站稳脚跟,仍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