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突围:重塑竞争优势,重构经营体系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调整、银行业息差收窄及大行下沉的背景下,中小银行生存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24年近200家中小银行“消失”,今年前5个月已有184家小银行获批合并或解散,数量远超以往。与此同时,国有大行总资产占比持续上升,中小银行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传统优势弱化,差异化突围遇阻

中小银行曾凭借地方政府投融资、人缘地缘、信息优势等禀赋获取市场份额。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结束、农村空心化、信息数字化发展,这些传统优势逐渐削弱。同时,国有大行下沉服务重心,以体系化竞争改变中小银行传统业务领域的竞争方式,通过垂直化体制机制、专属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数字化场景构建等,消解了中小银行驻地银政关系、经营下沉等传统优势。中小银行单纯依靠强化经营、营销激励等浅层次手段,难以抵挡大行的体系化竞争,反而陷入同质化竞争困境,客户下沉后商业不可持续。

亟待解决的战略问题

  1. 经营结构战略性调整:银行具有顺周期性,中小银行需制定特色化业务战略,形成合理的业务、收入和行业结构,以抵御周期风险。如常熟银行通过多元化收入结构和对小微金融的深耕,在行业整体承压时仍实现快速增长。

  2. 重建盈利逻辑及竞争基础:宏观经济变化和利差收窄趋势下,中小银行需优化核心资产和负债业务配比,拓展业务范围和服务深度,提升非息差收入。服务应成为重塑的优势,注重服务的深度、广度、增值性和核心技术能力。

  3. 要素禀赋企业级升级:中小银行需实现企业级要素升级,重点补齐数字化人才和特定领域专业人才短板。通过重大业务性项目实施,推动“干中学”,整体升级人才禀赋和意识观念。

  4. 以改革创新开辟生存之路:完善治理的同时,中小银行需进行体制机制和组织体系变革,建立适应竞争需要、基于自身特点的体制机制和组织体系,重塑组织活性。

重塑竞争优势,重构经营体系

中小银行生存突围应以重塑服务优势为战略切入点,重构经营体系。

  1. 服务性质重塑:以“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为原则,提升融资服务契合性和深度,强化一站式综合化服务广度,推动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融合,提供企业级敏捷服务和强服务。

  2. 服务业务特色与生态平台打造:集中资源培养细分垂直业务领域或细分场景的业务特色,构筑服务护城河,构建跨越周期的战略性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

  3. 服务支持体系重构:变革工作格局,构建一体化、企业级、高度敏捷的运营体系,推动组织职能服务中心化,风控下沉和运营化。

  4. 服务形态创新:调整人与数字化、科技的配比关系,实现业务流程全面赋能,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网点和手机银行场景化改造。

  5. 服务能力培养:重点发展与特色化服务相关的系统性能力,引进核心专业人才,推进人才专业素养整体升级。

特斯拉Robotaxi上路,自动驾驶赛道竞争激烈
苹果入局折叠屏:深陷与三星的复杂博弈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