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思科技:从玻璃小厂崛起,却深陷多重发展困局

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恒生玻璃表面加工厂,在“玻璃女王”周群飞的带领下,摇身一变成为如今的蓝思科技。从湖南浏阳的小玻璃厂起步,凭借对技术创新的执着追求与严格品质把控,蓝思科技一路逆袭,于2015年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此后,蓝思科技加速全球布局,建成9大研发生产基地,拥有超2万人的研发团队,专利授权达2200余项,技术实力在行业内名列前茅。与苹果的深度合作,成为蓝思科技腾飞的关键一步。它凭借自身实力成为苹果核心供应商,不仅收获稳定丰厚的收入,还树立起高端口碑,进而吸引三星、小米等众多品牌合作,业务覆盖智能手机、平板等多个领域。

然而,看似光鲜的蓝思科技,实则面临诸多发展困局。

消费电子行业的周期性波动,给蓝思科技带来巨大冲击。该行业受消费者需求变化、技术更新换代以及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明显。2022 - 2023年行业低谷期,蓝思科技业绩和市值大幅下滑。而且,技术迭代速度极快,若不能及时跟上,就会面临被淘汰风险。像全面屏手机流行时,若研发滞后,订单就可能被其他供应商抢走。

市场竞争也异常激烈。国内伯恩光学在手机玻璃盖板领域与蓝思科技不分伯仲,凭借成本优势不断压缩蓝思科技的利润空间,在中低端产品市场,蓝思科技市场份额受影响。国际上,日本旭硝子、德国肖特等企业在高端玻璃材料技术上积累深厚,占据优势,给蓝思科技带来巨大压力。近年来,玻璃盖板市场价格持续下降,蓝思科技若不在技术创新和成本管控上突破,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将进一步被削弱。

供应链风险同样不容小觑。蓝思科技对苹果订单依赖度高,2024年苹果订单占比近五成。苹果供应链去中国化倾向,以及将产能向印度、越南转移,让蓝思科技面临订单减少风险。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还导致生产成本上升、效率下降。此外,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不稳定,以及人力成本上升,都给蓝思科技带来成本压力。

为降低对消费电子业务的依赖,蓝思科技积极拓展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业务,但困难重重。在智能汽车领域,汽车零部件行业认证周期长、门槛高,博世等国际巨头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蓝思科技作为后来者,在技术成熟度和客户信任度上有差距,供应链整合和协同能力也需提升。人形机器人领域尚处发展初期,市场需求未完全释放,研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应用场景有限,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商业化盈利。

蓝思科技作为全球智能终端精密制造领域的重要企业,虽取得显著成就,但当前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不容忽视。不过,挑战与机遇并存,蓝思科技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应对危机,在多元化转型道路上不断探索,平衡短期与长期目标,争取在复杂多变的市场中站稳脚跟。

银行消费贷“热潮涌动”:规模扩张,政策助力
网约车平台降佣潮下,后网约车时代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