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拍价狂降超44亿,深圳地标商场三度待售,潮汕“房二代”地产梦生变

深圳地标商场皇庭广场被摆上拍卖台,皇庭国际的债务危机再次引发关注。

8月11日,皇庭国际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深圳融发投资名下的晶岛国商购物中心(即皇庭广场)及附属设施、设备,将于2025年9月9日至10日进行司法拍卖。标的物评估价约43.61亿元,起拍价约30.53亿元,近乎七折起拍。此次拍卖源于融发投资与中信信托的信托贷款纠纷,因未能偿还27.5亿元借款,皇庭广场被抵押并走上法拍之路。

皇庭广场位于深圳福田CBD,毗邻会展中心等标志性建筑,是深圳知名地标商场,集多种业态于一体。此前,它曾两次挂牌出让,2022年3月18日首次委托联交所发布股权转让意向征集公告,参考价格74.93亿元,7天后调整为56.20亿元,但两次均未征集到有效购买意愿。此次拍卖起拍价较三年前下调44.4亿元,截至发稿,虽吸引众多关注和围观,却暂无人报名。

皇庭广场是皇庭国际重要资产,若拍卖成交,皇庭国际将失去其所有权,构成重大资产重组,还可能触发财务类强制退市风险警示。同时,这也暴露出皇庭国际的债务危机,截至今年3月底,其总负债高达77.77亿元。为缓解困境,皇庭国际一边出售资产回笼资金,一边跨界半导体产业。

皇庭广场是皇庭国际法定代表人郑康豪的得意之作。其前身晶岛国际购物广场估值一度接近80亿元,2010年郑康豪入主相关上市公司后,2013年该项目以“皇庭广场”之名开业。过去十年,深圳购物中心竞争激烈,叠加行业去杠杆、疫情冲击等因素,皇庭国际经营受挫,2020年营业收入大降并亏损。2021年,皇庭广场又因贷款纠纷被查封。

不过,转机在2023年出现。香港与内地全面通关后,港人北上消费热潮兴起,距离福田口岸仅2个地铁站的皇庭广场迎来转机。据报道,2023年前几个月香港顾客迅速提升,占总人流量三成,随后稳定在45%以上。2024年,皇庭广场出租率维持95%以上,日均客流可观。受益于港客消费,2024年皇庭国际商业运营服务业务营收跌幅明显收窄。

皇庭国际背后的郑氏家族曾在深圳地产圈颇具影响力。郑康豪是潮汕“房二代”,其父创立的恒浩地产开发了多个楼盘。2005年底郑康豪接手家族企业后,皇庭国际涉足金融产业。但时代红利消退,皇庭国际陷入经营困境,近五年累计亏损超45亿元。

在房地产市场调整之际,郑康豪转向半导体产业。2021年皇庭国际收购意发产投基金,切入功率半导体领域,今年8月又宣布与相关公司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布局储能等新材料领域。然而,转型之路并不顺利,2024年功率半导体业务营收下降,业绩贡献有限。8月12日,皇庭国际股价大幅低开并跌停。皇庭广场的拍卖结果和皇庭国际的未来走向,仍充满不确定性。

透视腾讯音乐 2025Q2:十年版权征程下的“稳健增长”范例
米价大涨!韩国政府首次“出借”储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