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大模型步入产业化深水区时,中国厂商正以“开源突围”与“产业生态闭环”探寻第二增长曲线。
2025年7月,阿里巴巴发布四款通义系列模型,在基础语言、代码生成、推理和视频生成领域大放异彩,斩获全球开源模型社区多项冠军,引发广泛关注。当下,开源模型成为中国AI产业在全球竞争格局中争夺话语权的关键路径,DeepSeek、Qwen等国产模型多次在主流平台名列前茅,与国际主流闭源模型形成竞争。但随着OpenAI、Anthropic等公司转向有限开源,中国厂商的窗口期正逐渐收窄。AI下半场竞争,已从大模型能力比拼,转向生态系统重构与产业能力集成。
中国开源大模型正实现“错位突破”。云蝠智能创始人魏佳星称,开源为中国AI发展提供了短期突破、局部超越的路径。上海仁软科技总经理冯旭表示,中国开源大模型竞争力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垂直场景性能优化,中文语料优势明显,中文心大模型在古诗词理解和法律文书处理等专业领域表现突出。二是架构创新效率,国产模型普遍采用MoE架构提升效率,阿里Qwen3以稀疏设计在长文本处理中性能良好。三是成本控制与生态协同,阿里通义千问API价格大幅下降,全球开发者基于国产模型衍生超10万种垂直应用,形成良性循环。目前,阿里已开源300余款通义大模型,全球下载量超4亿次,千问系列衍生模型数量众多。魔搭社区发展迅速,成为中国最大、增长最快的AI开源社区平台。本土场景的差异化需求也强化了竞争力,如通义千问优化电商推荐算法,DeepSeek赋能智能座舱。不过,全球竞争格局变化,OpenAI和Anthropic的举措意味着开源优势不再独有,中国开源大模型在全球整体竞争力仍有差距,未来需叠加行业深度应用等维持优势。
阿里有望成为B端Agent的“链主”。随着大模型走向企业级应用场景,构建完整生态、实现产业落地成为竞争关键。天风证券指出,大模型落地需结合应用软件,渗透企业各环节,依托稳定数字基础设施。阿里在数字基础设施领域有先发优势,2024上半年,阿里云在中国公有云市场IaaS和PaaS市占率领先。
面向B端应用,阿里云通过“云 + AI”全栈能力推进生态整合。在“星河计划”中,联合不同行业力量打造超百种AI模型联合解决方案,覆盖多个关键场景。企业级Agent构建朝着模块化、标准化演进,中国头部平台布局节奏递进。AI工具集成层面,阿里云“Qianlian MCP广场”聚合核心服务插件供Agent调用;MCP协议布局上,阿里云百炼平台上线全生命周期服务,吸引大量开发者与企业入驻。天风证券认为,AI Agent是大模型应用落地的核心方式,市场规模有望超万亿,阿里在B端资源禀赋充足,模型能力、生态和自主硬件积淀深厚,有望成为中国B端Agent落地的“链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