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龙头迈瑞医疗:外延并购“乏力”,市值大幅缩水

在国内医疗器械领域,迈瑞医疗堪称当之无愧的领军企业。

长期以来,迈瑞医疗凭借稳健增长的业绩构筑起坚实护城河。2016 - 2023年,其营收与净利润均保持“双位数”增长,2020年表现尤为突出,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达27%和42.24%。

然而,近两年迈瑞医疗遭遇增长瓶颈。2024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367.3亿元、116.7亿元,增速分别为5.14%和0.74%,创上市以来最低。今年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增速更是降至 -12.12%和 -16.81%,为上市七年来首次一季度负增长。受业绩拖累,迈瑞医疗股价“五连阴”,截至最新收盘,总市值2728亿元,较最高点480.52元/股时,市值缩水超2900亿元。

迈瑞医疗的困境,与行业政策变化紧密相关。2020年之前,医疗器械行业受政策大力扶持,自2009年起诸多支持政策陆续出台。但2021年带量采购政策推行,使行业格局剧变。

起初,迈瑞医疗对带量采购态度乐观。2022年8月调研中,面对核心产品化学发光检测项目“砍半价”,仍称在安徽省化学发光业务成绩斐然,仪器新增装机近120台,占全省新增装机约三分之一,成功进入近30家三甲医院。

然而,带量采购虽带来短期“量”增,对“价”冲击巨大。2024年11月,厦门卫健委超声采购招投标,首轮迈瑞医疗4台超声中标,总金额79.2万元,较预算降幅达79.8%;今年1月,江西省医保局糖代谢等生化类检测试剂集采,产品价格平均降幅70%,罗氏、迈瑞等以0.07元/人份中选;年初山东省立医院监护仪集采,迈瑞ePM 12C系列中标价较2024年平均中标价下跌超七成。受此影响,迈瑞医疗盈利能力下降,2024年核心产品体外诊断类、生命信息与支持类、医学影像类产品毛利率,均低于2023年。

在产品价格受压、现有业务增长乏力时,迈瑞医疗曾依靠外延式并购驱动发展。2008年收购全球老牌监护品牌Datascope,成为全球监护领域第三大制造商;此后陆续并购深科医疗等多家海内外企业。近两年,业务受阻的迈瑞医疗再度开启并购。2023年,以1.15亿欧元收购德国IVD公司DiaSys的75%股权;去年四月,用66.5亿元自有资金收购科创板上市公司惠泰医疗控制权。

但如今,外延式并购效果不佳。一方面,迈瑞医疗体量庞大,能驱动业绩增长的并购对象难寻。早期收购Datascope监护仪业务,使其跃升全球监护仪第三大品牌,后续并购丰富产品布局,助力其成为行业龙头。如今热门赛道布局完善,新进入领域竞争激烈,如收购惠泰医疗进军心血管行业,国外厂商占据超85%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并购带来的商誉风险剧增。一季度迈瑞医疗商誉值高达112.2亿元,较2023年一季度翻了2倍多,若收购标的经营不善,易出现商誉减值。

迈瑞医疗目前外延式并购“失灵”,商誉问题凸显,需加速走出困境。不过从长远看,医疗器械赛道前景广阔,若能在底部夯实基础,未来有望重振雄风。

建行投身科创债浪潮,300亿大单领跑市场
潮玩江湖:繁华与隐忧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