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市场:困于低价内卷,出路在于回归产品本质

近年来,空调市场呈现出一种“有爆款无新品”的怪象。爆款意味着销量高,但并不等同于精品。许多空调企业对此心知肚明,却不愿直面,根源在于找不到能精准戳中用户需求、创造用户价值的产品创新方向,导致新品“叫好不叫座”。

今年以来,空调企业深陷低价内卷的泥沼,普遍认为未来两年难以触底反弹。厂商们认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品牌企业间恶性竞争、互相抢夺;二是市场蛋糕变小、用户购买力下降带来的生存压力。为求“活下去”,企业只能拼命厮杀。

以小米为例,近两年它凭借低价产品和概念营销搅乱空调市场,美的、海尔等巨头纷纷反击封杀,使得市场格局愈发混乱。即便今年高温天气让东北空调销量大增,但华东、华南等主战场却未出现预期的强劲反弹,自去年起,即便高温不断,很多企业依旧销售乏力。

低价竞争虽是常规自救手段,短期内能抢夺市场份额,但随着“靠天吃饭”模式的终结,出货下行成为必然,市场恶斗也将持续蔓延。那么,空调厂商的出路究竟在哪?关键在于摒弃电商平台的“爆款思路”,重新聚焦“用户需求和科技创新”,重构产品力,打造让用户感到惊喜、有价值、有购买欲望的好产品。

这些年,中国空调行业明星爆款层出不穷,海尔、美的、格力等企业打造的单一型号产品销量破百万甚至数百万台已成常态。但这些爆款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针对电商平台出货和推广策略打造;二是以性价比为卖点,价格低廉。爆款是规模化扩张思维的产物,而新品应基于用户利益、需求和价值的重构。爆款只是“品牌有名、价格便宜、勉强能用”的市场营销手段,并非用户心中的好空调,无法撬动家庭老旧空调以旧换新的欲望,更无法推动产业竞争和消费升级。

空调企业出现这种困境,源于研发和市场两个体系的割裂。研发部门听不到用户真实声音,市场部门不懂产品研发创新,且都面临KPI考核、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等压力,在打造新产品时背负诸多历史包袱,为控制成本甚至对新品创新降配。

一方面,众多空调企业的技术研发部门在创新手段、方向和思路上遭遇瓶颈。近十年,市场从空调到空气的迭代,概念大于实质,仍停留在省电、健康、舒适等维度,需深入用户家庭生活场景,挖掘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

另一方面,营销服务部门要推动市场经营体系下沉,紧跟用户生活方式和理念变化,持续洞察用户需求,为研发部门提供思路和方向,实现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和服务一体化运营,精准对接供需,快速响应和改善用户需求。

参考冰箱、洗衣机的产品迭代,空调企业或能找到方向。洗衣机向多品类套装化发展,健康分区洗带动新场景落地;冰箱聚焦保鲜技术创新的同时,衍生出专业酒柜等细分品类,探索与家居的融合。空调企业只有持续打造好产品、好方案,带给用户好体验和新惊喜,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充满底气。

茑屋书店再传闭店,精品书店路在何方?
欧洲的愤怒与无奈:俄乌冲突下的利益博弈